文|编辑部 2024年,被视为“人形机器人产业元年”。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,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整机产量已经突破2000台,超出预期。其中,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产品进入了科研和教育领域,客户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。 2024年的快速发展也为2025年奠定了基础。业内普遍认为,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商业化的元年。多家企业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量产或推出新一代产品。 部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及2025年目标 与2024年的战略目标相比,对于2025年,人形机器人企业似乎变得更加谨慎,不再轻易立下flag。(延伸阅读:2024,留给人形机器人的时间不多了) 根据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进展,以及部分企业已设定的2025年量产目标,如果这些目标按计划顺利实现,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30家企业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量产。 从价格层面来看,2024年人形机器人整机价格已经下探。2024年,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整机价格多在60万-80万元人民币之间,部分企业通过量产将价格降至50万元人民币以下;全尺寸轮式机器人售价多在30万-40万元人民币之间;小型(1米-1.4米)双足机器人则多在20万元以内,部分售价甚至已降至10万元以内。与之前动辄百万级别的价格相比,2024年价格大幅下降。 预计2025年,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,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将继续下探。部分企业已经明确表示,计划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压缩至20万元人民币以下。这一价格下探无疑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在更多行业和领域的应用。然而,虽然价格持续下降,但依然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考验。价格的降低能否迅速带来市场规模的爆发,仍需时间来验证。 在商业化进程方面,多个厂商已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或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,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广泛的市场布局。部分企业计划在2025年量产千台以上的机器人,并且计划覆盖更多垂直行业。大多数的企业设定了量产百台以上的目标,并计划通过逐步放量和产品迭代来提升市场占有率。 总体来看,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真正走向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年份。这些企业的目标能否顺利完成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):2025,超3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将实现量产?
2025年,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。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,华为、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,行业正从“实验室研发”向“规模化落地”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,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"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",覆盖金属材料、复合材料、传感器、电机、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,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、共享前沿技术!
扫码关注公众号,底部菜单申请进群
